鄰舍

鄰舍

左鄰右里

中國人向來重視鄰里關係,增廣賢文有云:「遠親不如近鄰」。我自小對鄰舍的觀念都跟地理規範分割不開。「鄰」必定是「近」的,非左則右,故有所謂左鄰右里。重視鄰里關係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彼此守望相助,互相照應。隨著人際關係的網絡從現實世界延伸至網絡世界,社交網絡令我們有了新的守望和照應方式。

2009年4月初,英國牛津一名16歲男孩在Facebook向一名陌生的馬里蘭女孩發了一封私人電郵,暗示自己準備自殺。女孩馬上告知母親,並輾轉聯繫到英國警方。英國警方跟時間競賽,結果在3小時內找到該名男孩,救了他一命。

2009年6月,一名英國男子在網上聊天室留言聲稱將於15分鐘內自殺。一位澳洲女士看到訊息後馬上通知一位住在英國的網友,合力找出這名男子的郵遞區號,並通知當地警方。警方在男子自殺後30分鐘內抵達現場,發現該男子已半昏迷,可幸最終都能成功把他救活。

王勃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裡面有一句「海內存知己,天涯若毗鄰」,我想這兩位獲救的人必定對這句話感受良多。社交網絡確實拓闊了我們的守望空間,鄰舍守望不再局限於左鄰右里。

隔離鄰舍

除了「左鄰右里」外,廣東話口語亦有云「隔籬鄰舍」(註:隔籬即旁邊的意思),但世界上有很多另類的「隔離鄰舍」。這些本為鄰舍的人,因為政治、宗教、種族等等不同原因而產生隔閡,即使近在咫尺亦如陌路人,甚至水火不容,就像被互相「隔離」的鄰舍。

Facebook和美國史丹福大學合作,推出Peace on Facebook專頁,希望「通過使來自不同背景的人能夠輕鬆地連接和共享他們的想法,我們可以減少世界上短期和長期的衝突。」這個專頁展示每天有多少不同的傳統敵對族群在Facebook上成為了朋友。這些傳統敵對族群包括地域上、宗教上和政治上對立的族群。Facebook的首席營運官Sheryl Sandberg解釋設立這個專頁背後的理念:「要射擊一個跟你有私交的人是否會較為困難呢?我們認為是的。當你看過一個人家裡孩子的照片後,要去憎恨這個人會否較為困難呢?我們認為是的。」

聖經教導我們所有有需要的人都是我們的鄰舍,而愛鄰舍是我們在愛主以外最大的誡命。然而,以往要關心一些有需要但卻在地域上遠離我們的人,總有相隔萬重山的感覺,除了用捐款方式,就沒有著力處。但科技的進步令我們能更容易表達我們對鄰舍的關懷。一些以前不可能的事,現在變成可能。

10年前,全球191個國家共訂千禧發展目標(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),期望透過不同的減貧措施,在15年內令赤貧人口減半。彌迦行動今年發起10.10.10「彌迦2010」運動,動員一億基督徒在2010年10月10日祈禱、一千萬基督徒以手印方式表達支持,然後將手印送給全球其中一千名從政者,以記念貧窮社羣及提醒各國領袖兌現達致千禧發展目標的承諾。這麼大規模的動員,從前是不可想像的。現在透過社交網絡強大快速的連繫性,卻令它變成可能。以香港的情況為例,基督教扶貧機構施達基金會在香港透過Facebook舉辦「記念貧窮‧舉手之勞」的活動,讓基督徒只要拍下手印照片再上傳到Facebook,都可以輕鬆地參與這個運動,為鄰舍守望。再過幾天就到2010年10月10日,你願意為身在他方、備受貧窮折磨的鄰舍們守望禱告、舉手拍照嗎?

「你要盡心、盡性、盡力、盡意愛主你的神;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。」 ~路加福音十章27節

延伸閱讀
1. UK teenager ‘saved by Facebook’
2. Suicidal British man saved by online friend in Australia
3. Peace on Facebook
4. How Facebook Is Redefining Privacy
5. 九龍城浸信會張慕皚牧師講道:
> 誰是我的鄰舍?(一)
> 誰是我的鄰舍?(二)
6. 施達基金會「記念貧窮‧舉手之勞」10.10.10「彌迦2010」運動
> 「記念貧窮‧舉手之勞」10.10.10「彌迦2010」運動Facebook群組

互動平台
漁翁撒網@真証傳播(Facebook專頁):http://www.facebook.com/netfish.hk

網誌:https://tangramhk.wordpress.com/2010/10/08/neighbours

(原文在2010年10月08日刊載於漁翁撒網@真証傳播

About Calvin C. Yu

A digital publisher. A curator. A mindmapper. ^_^ www.netfish.cc
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Experience 體驗篇, NetFish 漁翁撒網篇, Social Networking 社交網絡篇, Thoughts 感想篇 and tagged , , , , , , , , , , , . Bookmark the permalink.

Leave a comment